长津湖最后一仗不是悲壮的水门桥,而是2000志愿军追着六万敌人揍

九州这个平台可靠吗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九州这个平台可靠吗 > 新闻动态 > 长津湖最后一仗不是悲壮的水门桥,而是2000志愿军追着六万敌人揍
长津湖最后一仗不是悲壮的水门桥,而是2000志愿军追着六万敌人揍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#百家说史#1950 年 11 月 27 日的寒夜,20 军 58 师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向目标进发。然而,命运似乎在一开始就给他们设置了重重障碍。

由于使用的是清朝日军绘制的陈旧地图,交通线路的巨大变化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迷失了方向,不得不临时绕路 70 公里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在当晚勇敢地向敌人发起了进攻。

173 团如勇猛的猎豹般迅速攻入陆战一师坦克营驻地,卜广德带领的 6 连一排也成功打进下碣隅里机场。但美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体系,对志愿军的进攻队伍进行了疯狂的阻击。在黎明前的黑暗中,志愿军虽奋力拼杀,却无奈只能暂时撤离。值得庆幸的是,58 师的另外三个团成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完成了对下碣隅里的包围,60 师也迅速占领富盛里两侧高地,切断了下碣隅里与古土里的联系,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
但战斗的残酷程度远超想象。28 日白天,美军战机如蝗虫般在空中肆虐,对长津湖地区进行不间断的火力支援和战场侦察。就在这紧张的局势下,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悄然降临。

一名伪装成朝鲜百姓的南朝鲜特务,用花言巧语骗取了志愿军战士的信任,获取了当晚的进攻计划。当晚,当志愿军再次发起进攻时,遭遇了敌人精准而猛烈的防御,各个方向的突破都陷入了困境。然而,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,没有丝毫退缩,继续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战斗。

后半夜,172 团 3 连在连长杨根思的带领下,经过激烈的战斗,成功攻下了 1071 高地,这一胜利如同一束曙光,短暂地照亮了战场。但随着战斗的推进,志愿军惊讶地发现,战前情报严重有误,下碣隅里的实际敌军数量超过了 4000 人。在天亮前,为了保存有生力量,志愿军无奈再次退出战斗,退回雪林之中坚守。

此时,陆战一师察觉到了危机,迅速呼叫了一支由预备队和英军第 41 指挥分遣队组成的 900 余人的特遣队前来救援。他们在 29 辆坦克的先导和 30 架战机的低空掩护下,气势汹汹地扑来。坚守富盛里的 179 团一营在 2 连副连长寿之高的带领下,毫不犹豫地进行阻击。战士们面对钢铁巨兽般的坦克,毫不畏惧。

罗金山在腰上绑满手榴弹,毅然冲向坦克,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敌人的暂时停滞。徐忠禧也紧随其后,以同样的方式冲向敌人。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,寿之高、华永林等 27 名勇士先后壮烈牺牲。特遣队在行进到一座小桥时,因桥被炸毁被迫停下,陷入了 179 团的包围。

经过激烈的战斗和劝降,最终有包括陆战一师中校 1 名、少校 2 名等 240 余人投降,特遣队被成功歼灭,志愿军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智慧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天亮后,陆战一师再次发动猛烈的轰炸和进攻,但志愿军坚守阵地,顽强抵抗。入夜后,58 师接到总攻命令,再次向下碣隅里发起进攻。然而,原本计划协同作战的 27 军两个团却并未出现。58 师此时仅能合编为 12 个连,但他们依然奋勇向前。

172 团 2 连在战斗中减员严重,但他们毫不退缩,最终组成环形防御阵地,坚守了长达 6 个小时,等待援军的到来。尽管他们顽强抵抗,但由于敌军数量众多、自身兵力不足以及 27 军未按计划支援,此次总攻未能取得胜利。

从 12 月 1 日至 4 日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,美军战机的轰炸更加疯狂。4 日,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主力逃至下碣隅里,9 兵团迅速调整阵型,26 军接防 58 师阵地,58 师接防 60 师阵地,60 师前往水门桥以南。

美军在正式突围之前,利用下碣隅里的机场将伤病员全部运走。志愿军虽然就在不远处,却因缺乏有效的防空和拦截手段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飞机将伤病员运走。同时,陆战一师将所有的大炮对准了通往古土里的峡谷两侧,进行满负载发射,烧毁了一切带不走的物资。这样的场景整整持续了两天,给志愿军战士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。

12 月 6 日,被志愿军包围在下碣隅里的美陆战第一师开始全力突围。为了掩护他们突围,陆战一师指挥的飞机每天保持着 110 架次以上的支援频率。这仅仅是陆战一师直接指挥的第一航空连队的数据,除此之外,还有 7 艘航母停在咸兴港,对长津湖地区提供全天候战略战术支援。

不仅如此,这里还停靠了美国海军 90 特混舰队和第七舰队,共计有航空母舰 7 艘、战列舰 1 艘、重巡洋舰 3 艘、轻巡洋舰 2 艘、驱逐舰 39 艘、其余登陆舰、炮艇等各类小型及辅助船只 193 艘、运输机 112 架。除了第一航空联队的战机外,这支美国海军力量每天还派出超过 300 架次的飞机支援长津湖地区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以上还未包括轰炸机,轰炸机归远东航空司令部指挥,它们是从远东自己的基地起飞。也就是说,陆战一师头上每天有 500 架次以上的各类飞机为其提供支援,其火力和后勤保障之强大,超乎想象。

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,志愿军深知要想拦住陆战一师,就必须炸断他们必经的唯一一座桥梁 —— 水门桥。水门桥并非普通的过河桥梁,而是一个水库的闸口。12 月 1 日,20 军 60 师司令部参谋郭荣熙率领一个排的兵力组成的炸桥小分队,首次将水门桥炸毁。但由于长途穿插奔袭,小分队随身携带的炸药有限,仅仅炸毁了桥面。美军发现后,陆战一师工兵利用木头迅速修复了桥梁。

12 月 4 日,炸桥小分队再次出击,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,巧妙地躲过了探照灯、照明弹和守卫,悄无声息地将更多的炸药安放在了水门桥上。在几乎炸光整个桥面后,他们还破坏了周围的可用木料,使现场只剩下几段残缺的桥基。

然而,令志愿军意想不到的是,天亮后美军竟用钢制车辙桥组件将这里修成了一座钢铁之桥。美军修桥的效率和方式,极大地震撼了志愿军。但这种震撼,远比不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给志愿军带来的冲击。

12 月 6 日,志愿军第三次炸毁水门桥时,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,加大了炸药量,成功将桥座炸毁了一部分。此时的陆战一师已经突围到了古土里附近,急需通过水门桥。于是,陆战一师的工兵营长约翰・帕特里奇建议空投 4 套新的车辙桥组件,但考虑到空投可能会有损失,最终要求了 8 套。这种组件重达 1.1 吨,当时美军也没有执行过如此高载重量的空投任务。

于是,他们在南朝鲜的一个空军基地进行了降落伞载重实验,结果钢制的组件在落地时严重弯曲。空军随即要求从日本运来更大的降落伞。当夜,一支降落伞维修小组携带更大的降落伞从日本飞到了朝鲜,在海军陆战队空投排和美国第一水陆两用牵引车营 100 多名技术人员的配合下,连夜进行了空投技术试验,并在古土里实施空投前的准备工作。

7 日晚上 9 点半,美军 8 架 C119 大型运输机将 8 套钢制 M2 车辙桥组件空投到了古土里。在狭窄的环形阵地里,除了一套损坏,一套落在志愿军的阵地外,其他全部被安全收回。当志愿军看到这完全超出认知的一幕后,内心的震惊无法言表。

8 日,九兵团司令部下令继续阻击,但因天气降温,58 师冻伤减员严重。9 日上午,美军先头部队至水门桥北端,发现 50 名志愿军官兵冻僵失去抵抗能力。10 日,陆战一师残部通过水门桥,在经过 1081 高地时,发现 180 团一营 2 连呈战斗姿态冻死,成为了又一震撼人心的冰雕连。

后续,58 师和 60 师剩余少量人员继续追击,20 军缴获美军 7 辆故障坦克。同时,27 军奉命穿插至咸兴,虽晚到一步,但仍在恶劣条件下进攻美军环形防御圈,取得一定战果,迫使美军收缩防御圈并最终于 24 日全部撤出兴南港。

长津湖战役下碣隅里战斗,志愿军以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,虽未能全歼敌军,但重创了美军,有力地阻止了其推进。这场战斗中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事迹,如杨根思的壮烈牺牲、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的坚守等,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铭记历史、珍视和平、奋勇前行。



Powered by 九州这个平台可靠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